今年因為疫情五月份爆發七月份疫情趨緩緩,暑假第二梯實習看起來有機會到臨床,聽到這個消息真的是喜不自勝。因為從五月份開始必須在家上課與遠距實習,這一百多天可能是我跟我老公共處一個房間最久的時間吧~~
在同一個房間中,他開會,我上課。我才發現原來他上班從頭到尾都在開會,每天都上班到晚上11~12點。遠距上課或是實習對我來說,最大的困擾就是角色扮演混淆問題。到校上課,我的身分就是學生或是實習生,空間換了,角色與心態也會隨之調整。但是遠距上課與實習,太太該負責的還是要負責,媽媽該負責的還是要負責,媳婦可閃避的空間也沒有了。這對我來說,我沒有辦法到學校放空,不當媽媽。我沒有辦法去咖啡廳喝一杯咖啡,閃避婆婆。也可以理解為何在疫情下離婚率會衝高,因為有時候自己真的只想要獨處,但是疫情下最奢侈的就是獨處,因為無處可去。
線上實習早上八點實習開始,八點之前就必須先準備好全家的早餐,為了怕吵到先生,九點半他上班之前我就要去餐廳上課。中午休息一個小時,要把午餐準備好。晚餐有時候會煮,有時候會叫外送。這一百多天我就用兒子畢業旅行未能去成的退費以及政府國小學生補助一萬元支付餐費。晚上,就跟著老公戴著口罩去夜騎運動健身,這一百多天單是屁股久坐到HIVD 復發,右腿整個痠麻到不行,只好買個美姿墊舒緩臀部的壓力。
騎車從本來的三蘆一圈,到最後繞社子島到關渡大橋。總共防疫在家時間共騎了576公里。遠距上課時都還可以晚上騎車,但到要去到校實習以及臨床實習時,運動就全部暫停了。
這樣的混合模式真的是大家的第一次,單是實習周進度表就每周應實際狀況而更動。
第一周: 遠距 Teams 實習
* 技術: 針對臨床中會碰到的技術進行 Nursing Skill 影片欣賞與討論,要實際錄兩個技術影片線上討論
* 臨床: 病房常規,常見疾病診斷,病房常見藥物,病房會用到的技術,護理評估指引介紹
* 討論會:每天13:30 ~14:30 討論會 ,進行讀報與考試
第二周:到校實習,早上在教室,下午練習技術
* 技術: 實際到技術教室練習,老師很注重的是 IVD 與 IVA 的技術要純熟。老師會一個一個查看每個人的技術熟練度。老師提醒的重點有
(1) 先 check 個案的注射部位的狀況,若身上沒有連結點滴時要flush 後接上點滴
(2) 確認管路是否通暢與最大流速,順便確認bag 的量
(3) 稀釋藥物 (藥物先後,藥物性質,稀釋用液,合宜空針等)
(4) Bag 加多少水,要滴多久,滴速調整
* 臨床: PBL 教案之病歷閱讀,ISBAR 交班練習。老師扮演病人,讓我們用評估的技巧詢問出更多的資訊與進行 ISBAR 交班。
第三周與第四周: 臨床實習
雖然說有七天,但是去頭去尾的兩天,實際上臨床真的有照護病人的天數只有五天。第一天就是病房環境與電腦作業環境的介紹,老師第一天就開始選病例,第一周就開始選定個案收集資料,向老師報告入院病程紀錄,進行個案資料分析討論,寫護理紀錄給老師改。第二周就是延續臨床的所有事情,但是護理紀錄會實際上到系統。
老師在實習時一直強調的事情是,技術很容易上手,但是一定要反覆不斷的練習,因為實際到個案前或是在老師監督時仍舊會緊張時,透過日常練習可以讓自己透過動作記憶熟能生巧。(這其實就是程序記憶,是一種長期記憶的形式。是指關於技術、過程、或「如何做」的記憶,當一個人做了某一特定身體動作時,便觸發了這個記憶。
但,臨床上她很重視我們全人照護時的思考力。而這思考力就是在正確,安全與完整的基礎下,具有照護之條理性及個別性。相較於基本護理學實習時,每次要進個案房間時總是掙扎許久,但是這次覺得自己最大的進步就是我在病房前不再卻步。
本來想最後一天就是評值會議,結果最後一天的臨床考試簡直就是將這四週所有的重點全部問答題考一次,讓我們透過書寫的方式省思這四週下來到底在學理上或照護技巧上有所不足的點有哪些?
本來還在想幸好北榮比較晚上班,不像台大是早七半,下午三半的班。但是實際上我們也都是七點就到,五點才走。回家六點,癱到八點,再趕功課到十二點。總之,護理實習真的還是要到臨床,才可以將課堂上的學理重現並加深印象。臨床上的自己要夠大膽,要敢問老師與學姊。臨床上也要察言觀色,因為每天妳會碰到的學姊的特質不一樣,要能夠隨機應變。臨床上能觀摩與實際操作許多護理技術。臨床也是實際可以讓自己先放在這樣的環境中,檢測自己對環境與工作內容的接受度。
留言
張貼留言